by27777最新跳转接口
交流快讯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合作与交流 >> 交流快讯 >> 正文
讲座回顾 徐再荣教授莅临我院作讲座——学术规范与学术生态:关于国内世界史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几点观察和思考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5日 点击数:

11月6日上午9时,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历史》编辑部主任徐再荣,莅临我院开展关于世界史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学术讲座,包括南洋研究院院长李一平教授与荷兰汉学家包乐史在内的多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讲座,现场气氛热情活跃,互动环节热烈积极。

此次讲座,徐再荣以自身多年的编辑经验为基础,从学术规范和学术生态两个方面阐述了国内世界史研究的动态信息,并针对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问题向世界史研究人员提出了宝贵建议,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深受启发。

徐再荣首先对国内世界历史研究的学术规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引证的规范性是研究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首要问题。历史学以史料研究为基础,切实可靠的史料对提高研究结论的说服力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国内的一些论文却存在伪注和大段引注等涉及学术道德的问题,且部分学者搜集的史料源于互联网的二手资料,难以保证印证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徐再荣希望青年学者在日后的研究工作中提高发掘新材料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更关注史学研究的基础问题。

在论文发表方面,徐再荣对国内的乱象提出了批评。首先,部分文章存在着重复发表和自我抄袭的问题,少数学者依靠同一论点发表多篇文章,且在引用先前成果时不加说明。虽然编辑部采取了知网查重等手段以解决该问题,但是受技术限制难以杜绝这种现象,故要求科研人员提高自身学术道德水平。其次,国内论文的署名极为混乱,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非学术因素的介入。徐再荣呼吁科研人员诚实守信,共同维护学术生态。最后,论文抄袭问题值得广泛关注。一些学者仅仅将英文文献转化成中文,便当作自己的学术成果,这本身便是不道德的行为。

对于国内历史研究的缺陷,徐再荣主要指出了两点不足。其一,国内历史研究对学术史的综述不足。徐再荣认为学术研究的重点是继承与发展,只有在充分研究前人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产生具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如果仅仅“炒冷饭”般地重复前人观点,学术研究将裹足不前。其二,部分研究文章存在逻辑问题,即核心问题概念不清和文章结构逻辑性不强。一般而言,通过文章各部分的标题便可看出其层次框架,但目前的许多文章论证问题缺乏前后推进,文字表述含混不清。这往往是急功近利发表文章的恶果,因此徐再荣号召青年学者在投稿之前对文章进行反复修改与校对。

针对国内世界历史研究的学术生态问题,徐再荣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首先,国内学术批评风气不浓,缺乏专业性的批判性书评,不利于学术生态的发展。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仅仅罗列已有文献,缺乏总结概括和学术争鸣,反而易发生借学术之名攻击他人的恶劣行为。为此,编辑部开发出了同行匿名评审制度,在减轻评阅人的压力的同时保护了投稿者的利益,杜绝了狭小的学术圈内学者之间的偏向性。其次,现有文献多专注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历史问题,且研究文章质量较高。与之相比,亚非拉地区的历史问题受制于史料稀少等原因倍受冷落,论文质量良莠不齐。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后者的研究日益落后于前者,并逐渐出现后继无人的窘境。徐再荣指出,学术研究应坚持多样性和竞争性,了解小国历史对于为我国机制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大有裨益,故应加强对这方面的投入与支持。青年学者应开阔自身视野,认识到小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性,从宏观的理论叙事中进行学术思考。

徐再荣的演讲对提高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能力极具价值,受到了广大听众的一致称赞。演讲结束之后,多名历史专业的博士生与徐再荣就学术论文发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徐再荣对其做出了详细的解答。最后,本次讲座在阵阵掌声中宣布结束。

作者:那文鹏